1月18日沧州晚报小记者专刊
凤凰城小学小记者站专版
校长寄语
凤凰城小学认真践行“凤凰养成教育,成就优秀人生”的核心理念,大力推进“凤凰人生养成”课程体系,着力培养“有梦想有方向,有本领有修养,有作为有担当,有体验有成长”的优秀人才,努力实现“让每一位教师都精彩,让每一个学生都优秀”的美好愿景。
——凤凰城小学校长 邢瑞娟
为弟弟冲奶粉
本报小记者(凤凰城小学4年级2班) 吴穆秋
我们家里迎来了一个新成员——我的弟弟。好巧不巧,弟弟和我竟然是同一天的农历生日,真是“不是一家人,不进一家门”啊!
弟弟现在已经两个多月大了,特别可爱。但是,两个月大的婴儿还是很难带的,再加上还要照顾我和妹妹,爸爸妈妈真的很辛苦。
于是,我提出想帮爸爸妈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,妈妈答应了。妈妈说:“先从冲奶粉开始吧!”
我原以为冲奶粉是个特别简单的工作,手到擒来,可是真正做起来却发现,根本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。水温要不冷不热,奶粉要不多不少,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营养充足的奶粉,让弟弟喝得既舒服又营养。
在妈妈的指导下,我终于第一次成功地为弟弟冲泡好了奶粉,合适的水温,适量的奶粉。妈妈拿着我递给她的奶瓶,欣慰地笑了。我觉得很有成就感,无比开心。原来,看似简单的事情,做起来可能就没有那么简单喽!
弟弟开心地喝着我冲泡的奶粉,还冲我甜甜地笑了,我的心都被萌化了。
小伙子,你要健康茁壮成长啊!
(指导老师:董亚娜)
学弹古筝
本报小记者(凤凰城小学4年级9班) 马梦雅
每次看到别人弹奏古筝时,我都会很羡慕,也想尝试一下。妈妈好像看穿了我的小心思,帮我报名了古筝体验课。
在上第一节古筝体验课时,温柔的刘老师教我弹奏古筝时如何佩戴甲片,教我拨弦的手形,教我认谱、认弦,让我对古筝有了更深的认识。
转眼间,古筝的5节体验课都上完了,我已经掌握了古筝的基本演奏技法。
今天这节古筝课和平常的体验课可不一样了,我终于要学习弹奏歌曲了。课上,刘老师对我说:“今天我们来学习弹奏歌曲《春天》,我先给你示范一遍。”说完,刘老师抚琴弹奏起来。
只见刘老师的手指好像在琴上跳舞一样,他弹出的曲调犹如天籁,真应了那句古诗“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闻”。
可当刘老师让我试着弹奏时,我却弹得怪声怪调。刘老师不但没有生气,反而耐心地教了我一遍又一遍,我也认真地听着、练着。
终于,我可以把《春天》这首歌完整地弹奏出来了。刘老师说我弹得很好,还录了一段视频发给了妈妈。得到老师的夸奖,我心里美滋滋的。
从此,我爱上了古筝。我以后要学更多的古筝歌曲,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喜欢古筝这一传统乐器。
(指导老师:刘萍)
小小的厨房,大大的温暖
本报小记者(凤凰城小学4年级9班) 解雨涵
由于疫情原因,时隔一个多月的时间,我的快递终于到了。虽然天都黑了,但是我还是迫不及待地第一时间把它取了回来。
激动的心,颤抖的手,撕胶带、拆包装、取工具,行云流水,我一气呵成。哇!我终于见到了我的“小厨房大礼包”:小炒勺、锅铲、汤勺、蒸锅、电饭煲、套袖、围裙等,应有尽有。我想,我终于有机会大显身手啦!
心动不如行动,我撸起袖子忙碌起来。我要做的菜是西红柿炒鸡蛋。我之前看妈妈做觉得很简单,但我好像小瞧了这道菜。切西红柿时,西红柿在我的手里变得不听话,切出来的块大小不一;打鸡蛋时,鸡蛋壳也像不愿意打开似的,总是掉进鸡蛋液里……
看似简单的一道菜,光是准备阶段就已经让我满头大汗了。但是我并不气馁,我告诉自己“万事开头难”。
接着,我打开火,锅热后倒油,把鸡蛋液倒进去,只听“刺啦”一声,鸡蛋液便鼓起了泡,紧接着一股香味扑鼻而来。炒好鸡蛋,我又把西红柿块也倒进锅里,最后加入少许盐、糖和味极鲜。
我学着妈妈的样子,拿着铲子上下翻炒。那一刻,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大厨。伴随着越来越浓的西红柿炒鸡蛋的香味,我的嘴角忍不住上扬。我挥动的铲子就像打了胜仗的将士。关火,成了!
这时候,我那调皮的弟弟跑过来,端起热气腾腾的西红柿炒鸡蛋去给爸爸妈妈品尝。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一起分享着“迷你小厨房”带给我们的欢乐……
我想,这就是生活的美好吧,小小的厨房,大大的温暖。
(指导老师:刘萍)
劳动的乐趣
本报小记者(凤凰城小学4年级3班) 胡苏熙
提起劳动,我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辛苦。我喜欢劳动,劳动是辛苦的,也是快乐的,劳动让我得到了很多乐趣。
那次,我和爸爸妈妈坐汽车去姥姥家,正好我的表弟小轩轩也来姥姥家玩。于是,我和小轩轩一起玩起来。
突然,妈妈进来叫我去帮姥姥干活,我只好去帮姥姥择菜。
我正在帮姥姥择菜的时候,妈妈又过来让我去小卖部买一些菜。我心想:妈妈真是的,一会儿让我择菜,一会儿又让我去买菜。唉,还是去吧,谁让她是我妈妈呢。
这时,表弟不知什么时候走过来,吵着说:“我也要去,我也要去!”
我说:“你就别去了,我给你买好吃的。”听说有好吃,表弟这才作罢。
我来到小卖部,买了西红柿、鸡蛋、西葫芦,还有表弟喜欢的小零食。
回到家,妈妈又让我做几个鸡蛋饼。我先用面粉和水做成面糊,然后又往里面放入一些胡萝卜丁、火腿丁等,搅拌均匀。
面糊做好了,我开始摊鸡蛋饼。煎锅里放入一些面糊,等饼成形了,再翻一个面,两面都熟了就可以出锅了。就这样我做了好几张鸡蛋饼,直到把面糊都用完为止。
大家都夸我做的鸡蛋饼特别好吃,我可有成就感啦,我爱劳动。
(指导老师:冯雪)
可爱的“小刺猬”
本报小记者(凤凰城小学4年级7班) 石朗
前一段时间,我又学会了一项新技能——做“小刺猬”。
我这里说的“小刺猬”可不是活的小刺猬,而是一种面食。
它的做法是这样的:先和好面,然后把面揉成面团,把面团擀成面皮,包上豆沙馅,再揉圆,揉圆后拿一把小梳子轻轻地在面团上转着摁一圈,摁完后再拿一把剪刀,把小刺猬的刺剪出来,不过不要剪太深,不然豆沙馅就会露出来了。
最后,把两粒红豆放到“小刺猬”的脸上当眼睛,一只可爱的“小刺猬”就完成了。
当我看到自己动手做的“小刺猬”时,我的心中充满了自豪。
一块看似寻常的面团到了我们手中,只要我们用心做,就能将它变成一只可爱的“小刺猬”。就像虽然疫情把我们隔离在家,但是在家里,只要我们努力学习,也可以学会很多新本领,收获很多生活中的美好。
(指导老师:高雨姗)
挖姜记
本报小记者(凤凰城小学4年级5班) 刘语琪
那天,阳光明媚,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哥哥去地里玩。
我们在路边发现了许多长得像向日葵的植物,爸爸说这叫姜不辣,他小时候还吃过它的根茎。
我们在手机上查了一下:姜不辣,别名洋姜、菊芋,属菊科向日葵属,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茎可食。看到“可食”二字,我来了兴趣,也想挖些尝一尝。
说干就干,开挖。一开始,我拿着一个小铲子挖,费了好大劲还是挖不动。于是,爸爸拿来一把大铁锹。爸爸一铲子挖下去,就有许多可爱的、形状各异的姜不辣露出来。
等爸爸将土翻到旁边后,我就在里面找姜不辣。但有的姜不辣被铁锹铲断了,露出白白的果肉。我挖着挖着,突然冒出来一条白色的大虫子,它的身体有些透明,缩成一团,太吓人啦。
最终,我们挖了一大桶姜不辣带回家。接下来的两天,爸爸变着花样地给我们做姜不辣吃。但姜不辣的味道确实有些奇怪,难以下咽。不过这真是一次难忘的劳动体验,既增长了见识,又锻炼了身体,还让我们尝到了“美食”。
(指导老师:张月)
自制珍珠奶茶
本报小记者(凤凰城小学4年级6班) 胡梓璇
居家学习许久了,好想喝上一杯珍珠奶茶啊!
于是,我对妈妈说:“妈妈,我好想喝杯珍珠奶茶啊!”没想到妈妈爽快地说:“好啊,那我们一起来做吧!”我很惊讶地问:“真的吗?奶茶都可以自己做的吗?”
在妈妈的指导下,我们开始做纯手工奶茶。先做“珍珠”,把西米倒入锅中煮开,然后加红糖焖一会儿,这样奶茶里一颗颗圆溜溜的“小珍珠”就做好了。
接下来要开始熬奶茶了。我把白糖和茶叶倒进锅里,用小火不停地炒啊炒,直到锅里的茶叶和白糖由白色慢慢变成了冒着泡泡的焦糖色。妈妈说:“好了,这样就可以倒水了。”说着,妈妈把一小壶开水递给了我。
妈妈叮嘱我说:“倒水的时候要小心,不要烫到。”我小心翼翼地把开水倒进锅里。接着,妈妈又把牛奶递给我说:“牛奶也倒进去。”我一边倒一边惊讶地发现:“哇!奶茶的颜色真的出来了。”
紧接着,妈妈递给我一个漏勺,让我把锅里的茶叶捞出来扔掉。
等锅里的牛奶煮沸后,奶茶就煮好了。妈妈把奶茶倒入一个个漂亮的杯子里,又分别加入两勺煮好的西米,纯手工的珍珠奶茶就做好啦。
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,竟忘记了刚煮出来的奶茶是热的,不小心烫到了嘴巴。妈妈说:“真是个小馋猫啊!”我和妈妈相视一下,哈哈大笑起来。
我笑着对妈妈说:“真的好好喝,比外面买的还要好喝!”妈妈露出开心的笑容说:“以后家里的奶茶你全包了。”
以后可以实现奶茶自由啦,我想想都好开心。
(指导老师:王森)
编辑 陈 燕
审核 扈广川